近日,司法部公证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举办的“2021年度中国公证十大典型案例”和“第二届中国公证改革发展高端专题研讨会征文”两项评选活动结果揭晓:
武汉市尚信公证处公证员李嘉健承办的《破产企业债权人未受领破产财产分配额提存公证案》突破重围,成功被评选为2021年度中国公证十大典型案例。
武汉市尚信公证处公证员陈丹妮撰写的《以合同关系构建公证活动新形态——兼论<公证法>的修改》荣获征文一等奖。
典型案例简介:
案例中,某企业在破产清算过程中,多名员工因工资、社保问题存在争议,拒绝受领法院已作出裁定的破产财产分配额,并多次集体上访,导致破产清算程序无法完成,引发严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
双方多轮协商未果,该企业破产管理人——湖北某律师事务所主动向武汉市尚信公证处咨询未受领破产财产分配额进行公证提存事宜。武汉市尚信公证处与破产管理人商议后一致认为,公证在化解这一难题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武汉市尚信公证处经仔细研究,提出“提存+调解”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公证中立、公正的特征和优势,由公证员与提存受领人进行沟通释法,最终促成破产财产分配额的领取及破产程序的终结。
获奖征文简介:
文章指出,随着公证体制改革不断地推进深入,公证机构全部成为民事主体参与到公证活动中。公证机构和公证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应通过法律服务合同进行调整,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当事人可通过要求公证机构承担违约责任,主张损害赔偿;公证机构亦可要求公证当事人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同时,文章对《公证法》相关内容提出了修改建议。